当开学遭遇高温,当家长对孩子的正常关切遭遇教育的正常秩序,这似乎成为了一道两难选择题。当下,解题的方法有很多种:一是硬扛,以磨炼意志、吃苦耐劳精神为由,让花季少年们经历那高温酷暑;二是放假,把“神兽”们交还给家长;三是要求学校在教室中都装上空调。
三种解题法,各有优劣,也各有毁誉。在此不一一罗列、赘述。
但需要说明的是,以上任何一种方案,都会有舆论的声浪。
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的,看得到优点的人,就会忽略其不足;而只看得到缺点的人,就难以看到这样做的好处。这是人之常情。因此,有一句话说得很对:成年人不能教育,只能选择!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,以“为你好”的理由,硬控爱子心切的家长们,是世上顶难顶难的事情。
作为教育研究者,我们何不借此机会思考:除了这三种选择之外,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?答案必然是有的!这里我试着提供一点解题的思路,仅供大家参考。
首先,天气炎热,学校里势必是有一些有空调的公共空间的,如体育馆、校史馆、图书馆、报告厅、会议室等。因此在天气炎热的时候,学校何不将这些过去在特定场合才能使用的空间运用起来,开展体育锻炼也好,学习学校历史也罢,教授读书方法、组织集体阅读,开展主题教育也可。
其次,学校周边有很多博物馆、美术馆、纪念馆、科技馆、图书馆等等,是否可以主动与场馆合作,开展馆校合作,有组织地把教室搬进场馆,把课堂搬进场馆,让孩子们开展沉浸式地学习呢?
第三,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“小手拉大手”“某某进校园”。这些教育其实非但不是没必要,而是“素质教育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行路径。在减负的大背景下,这些教育不能进入校园了,但这类教育还是需要寻找契机来开展的。面对高温,可否有组织地将孩子们组织前往这类教育场地开展消防、防震、禁毒、急救、普法、环保等等学习?小秋相信这些地方,还是有基本的空调保障的。
当然,我并不是倡导所有学校都这么做。毕竟,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,条件也各不相同。但,这毕竟也是解法之一。
曾经看过一个新闻,某国一所学校因为天气太好,所以全校放假,让孩子们去玩耍。而我们的家长、社会和学校,为何走不出“坏天气放假,好天气学习”的固有思维呢?主要还是因为,我们认为学习是世上第一重要的事情,在教室里上课就是学习的全部形态。
在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,学习将要和已经在发生巨大变化。尤其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,少在教室里上几天课的影响其实并不大。然而,多到社会大课堂去学习、去实践则显得尤为重要。面对高温天气,是放假了事,还是做好精心的课程安排,这不仅考验着我们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智慧,更考验管理者的教育理念。(作者系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军山)
责编:刘丹 编辑:邱梦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